|
在辛亥革命时期,当时常常将《恨大脚》和《恨小脚》这两出小戏放在一起演,先上《恨大脚》,接着再演《恨小脚》。结果,并不是互相抵销,而是使《恨大脚》中反映出的对大脚姑娘的歧视,成了对习惯势力的控诉。《恨小脚》象黄梅戏早期产生的《苦媳妇自叹》一样,是一人上场的小演唱。这种形式比较灵活,容易普及。台上可唱,台下也可以唱。因此,安庆地区某些农村妇女中长期将《恨小脚》做为一曲小调传唱着。尽管有许多妇女传唱着《恨小脚》,但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劝禁缝足”的主张也象禁止鸦片一样,并未很好贯彻。缠足这种危害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恶习,在黄梅戏流行地区,直至解放后,随着妇女的翻身才得以彻底铲除。
黄梅戏在辛亥革命时期,虽然只有一两出小戏与革命主张相配合,但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了解放,黄梅戏艺人也得到了鼓舞,为黄梅戏这个剧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黄梅戏大全网摘自《黄梅戏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