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3-1-2 21:17 编辑
辛亥革命后,望江有个叫“合意堂,的戏班,是由高腔,徽调和黄梅戏三个剧种的艺人组成的,群众叫做“三搭头”的班子。但因高腔日渐衰落,艺人较少,黄梅戏与它合班的时间不久。徽调势力很强,虽受京剧影响,起了一些变化,安庆民间的观众仍叫它为“弹腔”,把它当做地方大戏,依然很喜爱它。因而黄梅戏与徽戏合班的时间较长,次数较多。其中民国初年在潜山出现的一个黄梅戏与徽调的混合班阵营最强。著名演员有高宪章(徽调)、洪海波(黄梅戏)。这个戏班是潜山人周明春出资经营的。周明春是道台的儿子。他们在潜山、怀宁、桐城一带活动有四年之久。(仍是季节性的)稍后,望江有个“新阳春”,也是黄梅戏与徽剧艺人合作组织的,在望江和怀宁一带演唱。
黄梅戏与徽调长期合班,在某些场合演出如唱(“喜庆戏”),剧目安排上还有些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演出,打过“闹台”后,即由徽调艺人唱“戏帽子”—《大踢福》或《封赠》(《苏秦拜相》),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演出不同内容的徽调剧目:庆贺新婚,演一出《打金枝》,庆贺新屋落成,唱一出《天波府》,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会,则唱《华容道》......接着唱黄梅戏,剧目也有所选择,如庆贺小儿满月、周岁,多唱《天仙配》,因为其中有《麟麟送子》一折。不同剧种的合班,是进行艺术交流的好机会。黄梅戏在发展中,从商腔和徽调吸收了不少东西,包括剧目、表演、音乐等等方面。由于徽调进一步受到京剧的影响,地方色彩逐渐减退,黄梅戏越来越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有些原来唱徽调的艺人(如潜山的吴老月)也学唱黄梅戏而成为黄梅戏半职业班中一名好演员,这也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大全摘自《黄梅戏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