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黄梅戏艺人在季节性的半职业班社中,议定的戏金加上讨彩的收入都很有限,平时仅能维持生活,遇上连天阴雨就要挨饿了。那时候,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员,一季戏唱下来也很少有钱节余。1922年龙昆玉在“陈恩保班”上,从潜山唱到怀宁,整整唱了半年,又是班上最红的旦角,分到四十块钱,当时就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般情况是“锣歇口歇”(指不唱戏就没吃的),更不要说养儿活女。已故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曾经含着眼泪向我们谈起过当时做为半职业艺人的经济生活。他说:“那个时候,我们玩的是季节性的班子。农闲时演戏,农忙时各找生路,家里有地的回去种地,会做手工的去忙手艺活,家里没有田地,又不会做手艺的,就得靠借债过日子。借债怕“三关”(端阳节,中秋节,春节)平时驮的阎王债,遇到三节要归还本利。有一回腊月大年边上我散班回家,因为借了隔壁王家两块钱,怕他来逼债,连忙跑到外边去躲着,一直躲到三十晚上的下半夜才回象吃“年夜饭”。躲过了年关,曾经同过班的小生演员曹增祥从江南带了六块钱来找我去搭班唱戏,才归还了隔壁王家的债。那时候人们叫黄梅戏演员做“戏花子”,并编了顺口溜嘲笑他们,说什么“台上是公子,台下是花子,吃饭是耗子,睡觉是狗子”。又说“来是一把火,去是一把灰,骑马跨空腿,喝酒捧空杯,芦席卷穷骨,到老是穷胚。”
黄梅戏大全摘自《黄梅戏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