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抗日期间,安庆地区的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县都有不少黄梅戏的固定班社在活动。抗战初期,怀宁的潘幼之、韩三毛、陈宗记等即在石牌的陈家祠堂演出。1990年丁永泉等流动到石牌,遂与他们合在一起演唱。石牌原是怀宁县的一个乡镇,抗日战争开始,怀宁县国民党政府机关从安庆迁来此地,人口猛增,商业亦较前繁荣。加之,当地人民本来热爱戏曲,但以前黄梅戏只能在这一带的乡村演出,因此陈家祠堂就成了大家注目的地方。尤其是丁永泉、丁翠霞父女在此演出的期间,更为大家所向往。潜山、望江等县都有人专程到石牌看戏。其附近雄子窖,抗日时期还设有黄梅戏的“科班”(当时叫“教场子”)。一个场子是四十天,要教会两本大戏和三至四出小戏。贾三桂等黄梅戏艺人在这里教过场子。有些年轻的窑工(如何世勤)经过短期学艺,后来都成了职业演员。怀宁江家嘴、王家墩等地也有不少黄梅戏艺人结班活动。他们的人数不多,“行头”很简单,但却经久不散。有位叫陈绍堂的演员,既会唱黄梅戏,又能唱京戏,他的妻子叫荷花,女儿金枝也都会唱黄梅戏。他们一家三口,加上王的毛和阮银芝(女)等,一共十三人,组成一个流动班社在王家墩一带唱得很红,因为这个小小的戏班中有三位女演员。潜山武庙黄梅戏艺人左世和等于1939年前后组成的“良友班”,亦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望江的胡玉庭、龙昆玉、龙甲炳、徐少堂、杨水乐,宿松的王子林、许有光、杨国英,太湖的唐爱莲、唐小莲等为当地观众喜爱的黄梅戏艺人,在抗日期间也一直在组班演唱。此外,贵池、青阳、径县、东至一带的黄梅戏艺人,如陈积善、桂椿柏、刘正庭等不仅活跃在大江以南,有时也唱到江北。
黄梅戏大全摘自《黄梅戏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