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关闭
查看: 2457|回复: 0

抗日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男黄梅戏演员

[复制链接]

中级梅粉

Rank: 3Rank: 3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2-9-11
最后登录
2014-1-12
在线时间
48 小时
积分
0
发表于 2013-3-9 0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男性演员,如杨友林、汪长明、陈华轩、丁紫臣等人这时也集中在安庆市区。杨友林,枞阳人,1920年生。小时上过几年私塾,有一些文化知识。当时是很有影响的黄梅戏小生,常与丁翠霞、桂月娥、严凤英等合演《小辞店》《游春》《送香茶》《春香闹学》一类以生、旦为主的剧目。他所扮演的蔡鸣凤、吴三保、章保童等,得到观众的赞许。他不仅是一个唱、做均好的演员,还能编排新戏。他曾将用幕表形式、分四本演唱的连台本戏《二度梅》压缩成一本,并编写了固定的道白和唱词。经他压缩加工过的《二度梅》,故事完整,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道白唱词也很顺杨。尤其在《重台分别》一场,他为杏元、梅良玉安排了反复的对唱,运用黄梅戏富有特色的“对板”充分抒发了生离死别之情。他自己扮演的梅良玉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抗战胜利后的黄梅戏,由于一批早为观众熟悉的演员重返安庆,又有众多光彩照人的新人出现,曾有过一时的繁荣景象。当时黄梅戏不仅可以在闹市中登台演唱,还有黄梅戏脚本的公开刻印发行。黄梅戏一向是师徒授受,口传心记,剧本是彼此抄录,私下传递。杭战之前,只有怀宁县高河埠顺义堂用木板刊刻桑皮纸印刷的《送表妹》《打哈叭》几出小戏。其中《打哈叭》封面上写明“庚午年出版”,唱词中有“民国有个胖婆娘”句,依此推算应为1930年,是黄梅戏进城后的第五年。抗战胜利后,安庆西门外有一家“坤记书局”,用木版毛边纸刻印了一大批黄梅戏剧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