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关闭
查看: 2061|回复: 0

早期艺人在唱腔上的一些突破

[复制链接]

中级梅粉

Rank: 3Rank: 3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2-9-11
最后登录
2014-1-12
在线时间
48 小时
积分
0
发表于 2013-4-11 23: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期黄梅戏艺人在演唱时,根据自己对人物当时心情的体会,在原有的唱词中加上新的词句,从而突破了本来的唱腔。例如《游春》中王乾妈看到赵翠花与吴三保在郊外交换白扇,各回家中,相思成病。她抱着成人之美的心情来到赵家,高兴地唱着。原词是:“叫一声赵翠花妈妈我来着!”这里用“彩腔,丁永泉扮演王乾妈,觉得这样唱不出这个热心快肠的人物性格,反映不了她同赵翠花的亲密关系和她此来的迫切性与高兴劲头。于是将原词扩展为:“叫一声赵翠花,儿子宝贝,快快开门,妈妈我又来着”。添上新的词句,势必突破“彩腔,的一般唱法。变成,这里既有个人的创造,也是传统的继承与灵活运用。黄梅戏受青阳腔“滚唱”与说唱音乐的影响,早期就有堆字、堆句的做法。这时,黄梅戏艺人对此还有新的发展。《三戏白牡丹》中牡丹对药时有一个做为“下句”的堆句,通常是:“赵子龙他是大员大将一英雄,百万军中救幼主,千人万马逞英雄。曹操兵马往上涌,一层一层可算得锦(或作金)包龙?”(见‘安庆坤记书店,木刻本)到查文艳这一辈经过发展,这个“下句”就成为:“赵子龙、赵子龙,他是三国一英雄,头戴金盔帽一顶,身穿恺甲响玲珑,骑了一匹高头马,手拿梅花枪一根,长板坡前来救主,杀退曹操百万兵,抱怀阿斗登龙位,他、他、他可算得金包龙?”(见《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这样连唱带数的唱法,只要演员嘴上功夫过硬,吐字清楚,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