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曾在安庆参加过京戏、黄梅戏混合班的王少舫,谈到当年初试黄梅戏用京胡托腔的情况时,说“由于黄梅调在农村演出时期是‘三打七唱’(指三人用锣鼓帮腔、七人登台演出),进入城市以后也还是这种形式,不过演员多一些罢了。在演出时,除了锣鼓外,没有其它乐器伴奏,唱腔随着演员本身嗓音的高低各唱各自的调门。对于我们这些唱京剧出身的演员来说,就感到很别扭,唱上了张三的调,搭不上李四的调,很不适应,心里总是嘀咕着。有一天给我操京胡的琴师小喜子商量:‘明天现唱黄梅调时,你也把京胡带去,锣鼓一敲完,你就给我一个音,我唱时,你就在旁边用琴托着试试。’第二天开锣演出时,我真的就这样试着唱起来了。这一试可真灵巧,有了调门唱也就舒服了。一些黄梅戏演员开始还感到陌生,后来也慢慢地跟着琴一块唱了。这样用京胡伴唱黄梅调的做法在当时很时髦,观众开始好奇,后来也逐渐听习惯了、批准了。因此安庆观众送给我一个绰号—‘京托子’。在街头巷尾经常听到:‘喂!今晚去看京托子的戏!’‘京托子’,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我唱黄梅戏时用京胡托着伴唱,再一层是指我唱的黄梅戏在风格上述没有掌握好,还带一点京戏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