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中期,在大革命高潮的推动下,黄侮戏发展为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进入城市舞台,安庆地区先后出现了一些固定的黄梅戏班社,如潜山的长春社、望江的合意堂、怀宁的白云芳斑,从这些班社中产生了一批职业黄梅戏艺人。1926年,在桐城、怀宁一带演唱的著名旦角丁永泉、小生曹增祥、小丑丁和寿的班子,进入安庆市区,在吴描街公演,新的表演水平,更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 丁水泉艺名丁老六,生于1891年,13岁开始师从叶炳迟学戏,应工旦角。18岁出科,在桐城、怀宁一带很快唱红,由于军阀政府的迫害,丁永泉数度被迫离开舞台,当过旅馆的茶房谋生,出于对黄梅戏艺术的热爱,他重返舞台,对旦角唱腔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丁永泉对 黄梅戏唱腔的发展之一是吸收其他剧种的唱腔,丰富了黄梅戏的唱腔。发展之二是对旦角唱腔中的衬字作了分析,去掉一些画蛇添足的衬字,以及不适合人物身份的虚字,使演唱变得明快、大方.经丁永泉的努力,1931年,安庆市区已经有了新舞台和爱仁戏院两家固定演出黄梅戏的剧场,培养了像潘泽海、潘孝慈、蔡天赐等有影响的黄梅戏职业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