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过去的舞台演出,不受时、空的限制,瞬息之间,天南地北,活动自由,给表演带来方便。如何保持民族戏曲的这个特点,而又能改变一桌二椅的简陋状况,舞台美术工作者在《天仙配》之后又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例如《罗帕记》(戴维祥设计)就用的是富有装饰意味的台框和屏风式的背景。美化了环境,不妨碍表演,又能使全剧的布景在风格上得到和谐统一。背景上的图案,一般只起到装饰作用,有的与剧情也有所联系。如第一场背景绘的是盛开的水仙,因为这一场的故事发生在“春光无限花怒放,”的时候。第四场《托子》,背景绘的是两只喜鸽在梅树枝头,相顾依依,象征着母子二人恋恋不舍。第八场《回帕》,背景绘的是一幅“九龙锦帕”,则是点题之笔。再如《小店春早》,用的是虚实结合手法。这是一出表现现代生活的小戏,故事发生在山村小店。设计者(吴会源)根据导演的意图,按照“大则虚、小则实”的原则,使舞台上的陈设“既说明环境,有利于表演,又要力求干净。凡是与戏无关的东西,那怕一根钉子也要拔掉。天幕的设计用了国画风格,以表现瑞雪初晴的山区。店内用透明幕布做墙壁,用雪青色,打上灯光,使整个格调清新、明亮。”“门的右前面有一小单片百货架和两米长的单片柜台,构成了小商店的环境。店外左后边幕的上空伸出一枝风格化的红梅,衬着皑皑白雪,用以象征主要人物雪梅”,“在舞台表演区的柜台外面是一个茶桶,为山区农村顾客休息所用。这是现实生活中农村商店的特点,也为演员设立了支点,有助于表演。设计者是力图“显现戏曲艺术的特点,构成诗情画意的境界。”这出戏在服装、道具方面也根据剧情进行设计,如雪梅反复运用的长围巾和她肩上的“一个精致的用蔑编织的梅朵空花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