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在湖北又叫喔嗒腔、采子、采茶等,又因其初期的演出形式多为小旦、小丑和小生三个角色,故又叫三角班。解放前安徽人通称为黄梅调,建国后才正式把它叫做黄梅戏。 黄梅戏在安徽除了叫过黄梅调外,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叫过花腔、二高腔、怀腔、府调、皖剧、徽剧等名称。由于这一民间小戏在安徽发展较快,影响越来越大,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戏在本世纪50年代末也改为了黄梅戏。 黄梅戏的采茶与安徽的黄梅戏,尽管名称不尽相同,但它们所号称的“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出”的传统剧目则基本上是相同的。如大戏中《天仙配》、《女附马》(即《双救主》),小戏中的《夫妻观灯》、《打猪草》等,常用的唱腔虽唱法不同(主要指旋律,其次是语言),但曲式结构、调式的运用、板式和锣鼓点子的长短等大多相同。 本世纪初曾出现过采茶戏与黄梅戏合演的情景。如果它们之间不是在剧目和音乐上有这么多相同、相近之处,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