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长期受高腔、徽调、京剧影响的黄梅戏,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进了城市),在身段、台步诸方面都程式化了。一般使用的程式动作,如整冠、理髯、整鬓、抖袖、甩发与京剧所用区别不大。但有的演员将这些程式化的戏曲动作与黄梅戏本身富于泥土气息的演唱艺术结合起来,就看不出搬用的痕迹.如查文艳在《撇芥菜》中扮杨二姐的表演,采用了京剧旦角动作,又不失黄梅戏的特色。只见剧中人用轻盈活泼的台步上场,伸出兰花指整一整鬓发和头饰,理一理衣服和脚前的“饭单”(围兜),再将身躯蹲下,从左右两边做出提鞋的虚拟动作。然后,一面唱着富有民歌风味的“打菜苔调”,同时运用身段、手势、指法虚拟出擞芥菜、挑菠菜,割韭菜的不同的劳动形式。杨二姐是个开饭店的青年女子,‘店中又住着一个与她情投意合的客人。“女为悦己者容”,更加要注意自己的风姿。“整鬓”、“理衣”的程式运用,合乎当时人物的心情。京剧里的“提鞋”动作一般是在剧中人物逃难途中或仓皇紧张行进的情况下使用。杨二姐进菜园之前提一提鞋,也是有生活依据的。因为经常浇水的莱地,是潮湿稀松的泥土,容易将鞋子粘脱,事先检查一下是否穿得牢靠,很有必要。程式动作与具体生活紧密结合,加上剧中人的行动又受到黄梅戏特有曲调的约制,尽管用了京剧的某些东西,并没有破坏本身的演唱艺术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