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梅粉
性别保密
注册时间2012-9-11
最后登录2014-1-12
在线时间48 小时
积分0
|
黄梅戏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安庆解放,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中推动这一剧种向前发展的,仍然是农民和手工劳动者出身的民间艺人。他们放弃了原来赖以谋生的职业去唱黄梅戏,历尽艰辛,百折不回。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从农村唱进了城市,从安庆唱到了上海。今天黄梅戏能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与他们当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批艺人大都活到解放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培养出一代新人。他们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丁永泉的舞台生涯
为黄梅戏走向城市,为黄梅戏职业化,为“怀腔”的进一步发展奋斗终生的丁永泉,是黄梅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丁永泉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出生在怀宁县月形山下丁家咀一个多子女的贫苦农民家庭。弟兄排行,他是老六,人家都爱叫他丁老六。他的本名丁永泉和一度用过的艺名丁玉兰倒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家里穷,五岁就去放牛。怀宁是山歌之乡,放牛场上歌更多。正如一首山歌唱的那样“一把芝麻撒上天,我的山歌万万千,南京唱到北京去,回来还要唱三年”。放牛场上还兴.对歌,即这个村庄的放牛孩子和那个村庄的放牛孩子比赛唱山歌。一首一首地轮番对唱,有流行的老歌,也有即兴编唱的新歌。丁永泉因为年龄小还不能参加到对歌的行列中去,但他非常欢喜听比他大的孩子唱山歌。有一次骑在牛背上,因听唱入了迷,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下来了,幸好下面是象厚厚的地毯那样的茵茵绿草,没有受伤。 |
|